今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將“建立PM2.5監測和防治體系”確定為重點辦好的十件惠民實事之一。記者昨日(19日)從西安市環保局獲悉,西安市已于7月1日開始對公眾發布PM2.5監測結果。從19天的監測結果來看,PM2.5有17天達標,2天超標。
機動車尾氣、燃煤煙氣和揚塵
對PM2.5貢獻率占到75%左右
截至今年6月底,新城、碑林、蓮湖、雁塔、灞橋、高新6個國控子站的PM2.5試驗性監測運行正常。閻良子站和長安子站也已進入PM2.5試驗性監測范圍,目前正在加緊監測儀器設備的調試。同時,為了有效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代表性和完整性,今年我市啟動了環境空氣質量超級監測站建設,目前初步建成,這是我省第一座空氣監測超級站。
6個子站和1座超級站已于7月1日開始對公眾發布PM2.5監測結果。從19天的監測結果來看,PM2.5有17天達標,2天超標。監測顯示,機動車尾氣、燃煤煙氣和揚塵是我市PM2.5的主要來源,對PM2.5的貢獻率約占到75%左右,是現階段PM2.5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
明年二環內
禁止黃標無標車駛入
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PM2.5。包括制定并落實機動車發展控制措施,使機動車保有量增長模式逐步由自然無序型向政策引導型轉變,同時制定老舊車輛強制報廢管理辦法,加快老舊車輛淘汰進程。制定國IV車用燃油質量技術標準,2013年開展國IV油品推廣使用工作,提高機動車油品標準。進一步加大機動車限行范圍,2013年二環內將禁止黃標、無標車駛入。另外,大力推動純電動、天然氣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2015年底,公交車輛中使用新能源的車輛比例達到95%以上。
在燃煤控制方面,通過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擴大禁煤區域,禁煤區內不符合規定的燃煤設施必須于2014年底前全部拆除。加快城市集中供熱建設進度,2014年底前,實現三環內及國際港務區集中供熱管網全部覆蓋到位。根據國家及我市最新排放標準要求,限期對火電、水泥行業以及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實施除塵設施升級改造。加大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應用,2015年底,西安市區氣化率達到95%以上,天然氣在能源總消費中比例達到10%以上。
上半年已解決部分揚塵污染問題
制定PM2.5污染應急保障預案
為了控制揚塵污染,上半年,市環保局共查實突出的揚塵污染問題73個,下達揚塵污染問題《提醒單》52份、《督辦單》1份。針對西寶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B-C02標段工地等5件污染較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揚塵污染問題,市環保局對其進行了掛牌督辦。針對大明宮萬達廣場及其周邊揚塵污染問題,市環保局牽頭組織未央區政府和曲江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對其進行集中整治,使突出揚塵污染問題都已得到有效解決。同時,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PM2.5污染事件的危害,市環保局編制了《西安市大氣環境PM2.5污染應急保障預案》。
預案中,將根據PM2.5污染輕重和持續時間,分級制定了黃色、橙色、紅色預警應急保障制度:當全市PM2.5日均濃度大于7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15微克/立方米時,由市大氣辦下達“環境空氣PM2.5污染預警單”,督促各區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PM2.5濃度上升趨勢。當全市PM2.5日均濃度連續三天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時(即中度污染),市大氣辦發布橙色預警,拆遷、出土、內部倒土等重污染施工作業將全部停止施工;當全市PM2.5日均濃度連續三天大于150微克/立方米(即重度污染)或連續六天日均濃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即中度污染)時,市大氣辦發布紅色預警,除應急搶險施工外,各類施工工地均暫停施工,黃標車、無標車在三環路內禁止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