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外媒12月8日的報道,北京的鐘先生與他的妻子近日正在尋覓一套“學區房”,為他們18個月大的女兒將來上學做好準備。盡管這樣的一套房子,花費可能會是市場上平均房價的兩倍,但想到買下這套“學區房”能夠為女兒進入附近一所頂尖小學鋪路,鐘先生還是在所不惜。
由于中國許多大城市目前都實行“就近入學”,像鐘先生這樣希望自己孩子能進入優質公立學校的家長們,就成了“學區房”最主要的買主。爭先恐后搶購“學區房”的家長們,也成了推高城市部分地區房價的主力軍,隨著中國近日宣布放開二胎限制,這股“學區房”的搶購熱潮,或許還將在不久的將來愈演愈烈。
“我沒有什么選擇。這是確保我的女兒能夠接受最好教育的唯一途徑。”鐘先生表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正在繼續著自己的“學區房”購置計劃,而他的目標,則是在北京市最有名的實驗二小附近找到這樣的一套房子,而這個小學附近的“學區房”尤為搶手,鐘先生苦苦尋覓了三個多月,至今都還未找到合適的房源。
與此同時,有關方面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北京市的二手房價格相比去年同期已經上漲了19%,這個漲幅對于那些希望在首都安家的人們來說,的確是觸目驚心。而擁有優質中小學的北京部分老城區房價,則更是高得離譜,相比北京市的平均房價,均要高出50%左右。此外,根據北京某知名房屋中介公司的數據顯示,這些“學區房”的房源正在不斷萎縮,目前掛牌出售的房屋,已經越來越少。
在幾番尋覓后,鐘先生表示,自己已經初步選定了一套房子,并打算用200萬人民幣的價格,購置這套實驗二小附近的一居室。盡管這套房子連廁所都沒有,但就在實驗二小附近的一條胡同里,地理位置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
可是,經歷一番討價還價后,房主卻始終沒有同意接受200萬元的價格,最終,鐘先生只能選擇放棄。
根據北京市的有關規定,安排就近入學的孩子,其家庭必須為該地區的常住居民,且在孩子入學前,在該地區居住滿三年。但鐘先生表示,這套一居室的情況并不是非常理想,要住滿三年,對他和他的家人來說,有些困難。
“我們沒法生活在這么小的一套房子里。”鐘先生無奈地說,“那些房主們自己也知道,學區房唯一吃香的就是地理優勢。”
但和鐘先生相比,許多的家長卻更為現實。能讓孩子上一個好的學校,他們就算是放棄較為舒適的生活條件,也在所不辭。
“好的教育決定了競爭力,”王先生說,他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我們沒辦法走關系讓孩子上好的學校,所以我們只能選擇買學區房。”
為促進教育平等,中國政府規定,各大城市的公辦中小學必須吸收所在地區家庭的孩子入學。但由于不同學校的教育水平、師資力量還是有所差異,目前,學校之間的差別仍然相當之大。爭搶“學區房”的現象并不只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出現,在許多優勢教育資源更為稀缺的二、三線城市,好學校附近的房源也同樣緊張。盡管近日促進教育公平、資源共享的呼聲已經越來越大,但真正改變現狀,或許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來源:中國日報網 涂恬 編輯:王思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