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大好風光。天邊草原,蘇能正鑲400MW風光新能源項目加速建設,靜等風來。陜西麟游,蘇能麟游農光互補光伏項目板上發電、板下種樹,一地雙收、借“光”生金。古彭大地,蘇能垞城儲能電站低谷存電,高峰輸電,將“蘇能綠電”送到千家萬戶……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蘇能股份以破局之勢開辟出一條傳統能源企業的轉型新路,新能源產業版圖已從徐州輻射至陜甘、內蒙古、新疆等地,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截至目前,蘇能股份新能源裝機總容量已達到597.33MW,在建規模528.36MW,到2026年,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2200MW以上。
初具規模,遍及全國
作為省屬能源企業,進入十四五以來,蘇能股份積極響應國家“3060”的戰略目標,加大力度向新能源領域轉型,在初步形成產業規模的同時,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積累了充足經驗,培養鍛煉了一支專業人才隊伍。
攥指成拳,優勢凸顯。2023年12月,蘇能新能源公司正式成立,依托蘇能股份可觀的自有礦區存量電網等存量資源稟賦,深耕新疆、內蒙古、陜西、甘肅等地打下的產業基礎,主導內蒙古至江蘇第一條特高壓通道配套電源點建設的產業優勢,積極到國家規劃重點發展的異地大型能源基地拓展新能源項目,全力跑出綠色發展“加速度”。
——光伏領域,蘇能垞城礦采煤塌陷區“漁光互補”項目、陜西麟游“農光互補”項目已并網發電,蘇能正鑲光伏項目正加速建設。
——風電領域,蘇能股份借助在內蒙古地區的產業優勢,依托當地豐富、穩定、連續性強的風能資源,投資建設的蘇能正鑲320MW風電項目已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為集團綠色轉型樹起了“風向標”。
——儲能領域,蘇能股份垞城電力200MW儲能項目、睢寧50MW儲能項目分別于2024年5月底、12月底并網啟動。蘇能正鑲320MW風電項目配套60MW儲能項目及蘇能豐縣儲能電站項目已先后開工建設。這些項目將有效提升項目周邊“綠電”的消納能力和新能源利用率,為地區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創新引領,因地制宜
碧波之上陽光閃耀,光伏之下魚躍人歡。5月30日,蘇能垞城礦采煤塌陷區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綠色發展,保障迎峰度夏期間區域能源電力供應發揮更加可靠的支撐作用。
該項目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富集、水系密布、電網等存量資源完備的優勢,創新采用上可發電、下可養殖的復合產業模式,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源、實現成本最優。
新能源是技術不斷迭代、產業不斷升級的新興行業,蘇能股份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堅持以“高技術引領、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效率運行、高標準管理”為目標,積極搶占技術“智”高點,打造項目“新”示范,爭當全省“綠”先鋒。
因地制宜,和諧統一。在陜西麟游縣,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不僅為果樹提供充足養分,更通過徐礦麟游農光互補光伏項目轉化為源源不斷的電力,助力地方優勢產業發展。
在徐州,蘇能股份垞城電力200MW儲能項目作為全省率先投運的最大規模新型儲能電站,有效利用垞城電廠土地、設施和接入系統等存量資源,實現關停電廠的華麗蛻變。
“不僅如此,我們還利用關停垞城煤礦地下水作為儲能項目生產、生活及辦公的熱源及冷源,降低能源消耗,實現廢棄礦井由‘黑’到‘綠’的綠色轉型,被列入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內容。”該項目負責人介紹。
規劃清晰,未來可期
近年來,江蘇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速,帶動用電需求持續攀升,對新能源的開發和消納提出了更高要求。
針對這一趨勢,蘇能股份聚焦服務能源資源安全主責主業,緊緊圍繞國家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要求,謀劃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1234工作思路”。“1234工作思路,即緊扣外電送蘇特高壓通道一條線,圍繞徐州中部東部兩張自有電網,布局徐州、沿海、內蒙三個區域,聚焦‘風光網儲’四個方向,進一步做優風電、做強光伏、做專電網、做大儲能。”蘇能股份新能源板塊負責人介紹。
立足徐州“根據地”,蘇能股份將抓住徐州新型能源體系城市建設契機,以新能源提質賦能,存量資源價值再造,圍繞本部兩張自有電網,發展陸上風電、大型光伏、新型儲能等項目,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打造新型電力系統應用示范。
服務全省“大戰略”,蘇能股份將緊跟省級部署,發展風電和光伏,開拓發展新陣地。協調好鹽城濱海風儲項目,謀劃好灘涂光伏項目,布局好深遠海風電。
建設能源“大基地”,蘇能股份將抓住特高壓通道這條線,布局內蒙古綜合能源基地。通過促進能源上下游協同發展,推進新型能源、煤礦、電力產業聯營,支撐江蘇能源電力供應,在保障江蘇能源資源安全穩定供應上切實發揮戰略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