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網站消息,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印發《上海市加快推動“AI+制造”發展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通過三年時間努力,上海市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語料、模型、平臺、場景等領域形成一批創新成果。推動3000家制造業企業實現智能化應用;打造10個行業標桿模型,形成100個標桿智能產品;推廣100個示范應用場景,建設10個左右“AI+制造”示范工廠;發展5家左右綜合集成服務商,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服務商,加快形成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生態。
《方案》提出,攻關基礎和前沿技術。提升工業模型基礎能力,推動基礎模型開展多模態算法創新,加強對流體、電磁、真空等物理規律的理解,提升物理仿真能力;加強對工業圖紙、操作手冊、產品缺陷等信息的識別,提升視覺處理能力;加強對時序數據、工藝約束規則的理解,提升智能決策能力。
推動重點行業應用。加快賦能重點行業,聚焦集成電路、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先進材料、鋼鐵、時尚消費品、醫藥制造等行業,推動企業創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細分領域行業模型;建設“AI+制造”工廠,推動建設以智能體高密度分布、多場景集成為特征的“AI+制造”示范工廠,綜合應用空間計算、多智能體協同等技術,集聚各類場景模型、智能產品和裝備,推進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多類型具身智能在典型場景中的實用化部署。
積極營造發展生態。加快機器人應用,支持電子信息、汽車、裝備等重點行業面向重復性強、危險性高、對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場景部署應用工業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性。推動智能機器人在裝配、焊接、噴涂、物料搬運等環節開展規模化應用。推動鋼鐵、船舶等行業打造人機協同智能制造作業單元,實現復雜工序無人化。制定工業場景人形機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檢驗檢測方法,推動產品“持證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