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9月利率決議的發布近在眼前。隨著一系列就業及通脹數據的陸續出爐,降息預期的“拼圖”已拼接完整——市場完全定價美聯儲將于本周重啟降息。
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已轉向降息的幅度與節奏。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聯儲本周降息25個基點是大概率事件,但也不排除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在美聯儲貨幣政策步調“懸念”仍存的背景下,全球大類資產走勢也將視具體情況而有不同表現。
9月降息預期完全充分
美東時間9月11日,美國8月CPI和核心CPI數據出爐,總體符合預期。
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美國8月CPI同比上漲2.9%,持平預期,較前值2.7%小幅回升。美國8月核心CPI同比上漲3.1%,環比上漲0.3%,均持平預期和前值。至此,美聯儲9月降息預期的最后一塊“拼圖”已補齊。
這份平淡的通脹數據給美聯儲9月重啟降息吃下一顆“定心丸”。民生證券研報稱,這份數據可以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雖然沒有像美國8月PPI那樣“示弱”,但也沒有超出市場預期,算是給近兩周的數據波動畫上了一個句號。
與“慢熱”的通脹形成對比的是“快冷”的就業數據:一同公布的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意外飆升至26.3萬,創下近2年最高。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3.1%,與預期一致,顯示通脹黏性仍存。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疲軟跡象持續累積,凸顯美聯儲考慮降息時面臨的微妙平衡。”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知名記者蒂米奧斯撰文評論。
兩項數據公布后,美元指數短線跳水,美債收益率走低,美股三大指數當日收盤齊創歷史新高。
從市場反應來看,初請失業金人數的飆升帶來的影響要大于CPI數據,這也意味著,在“通脹黏性與就業疲軟”的博弈之中,盡管通脹仍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市場似乎更關注勞動力市場的下行風險。
而在此之前,美國一系列疲軟的就業數據也為降息鋪平了道路。8月新增非農就業降至2.2萬人,同時,6月和7月數據較上次報告合計下調2.1萬人。此外,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年度非農就業數據修正顯示,截至2025年3月的12個月內,非農就業人數較初值下修91.1萬人,創2000年以來最大修正幅度。
降息幅度留有“懸念”
雖然9月降息幾乎是“板上釘釘”,但市場關注點已轉向后續的降息節奏與幅度。當前市場已完全定價美聯儲年內連續3次降息。
至于降息幅度,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降息25個基點是大概率事件,但也不排除超預期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聯儲觀察工具最新預測顯示,目前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92.5%,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7.5%。
回顧去年9月,面對就業市場顯著降溫,美聯儲曾以50個基點的降息宣告開啟寬松周期。市場正密切關注,歷史是否會于今年再度重現。
“9月美聯儲降息較大概率仍然是25個基點,不排除在投票過程中,出現支持降息50個基點的陣營。”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較高。從CPI數據來看,通脹形勢未能理想化地進入下行通道,當前通脹仍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但結合過去幾個月的通脹數據來看,市場擔憂關稅對通脹的劇烈影響暫時沒有發生。
“后續能否大踏步地持續降息,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經濟數據的變化。”胡捷判斷,總體而言,美聯儲會進入一個相對謹慎,但較為持續的降息進程。
現階段,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向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加劇了其政策路徑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民生證券在研報中稱,不排除美聯儲意外降息50個基點和后續持續降息的可能性,當前影響降息的因素也在部分從經濟數據逐步轉向非經濟因素:美國總統提名的美聯儲理事候選人斯蒂芬·米蘭距離出任僅“一步之遙”,美國財長貝森特也開始面試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等,這可能都意味著今后的議息會議在降息之外更是暗流涌動,甚至劍拔弩張。
“從經濟邏輯層面,我們認為9月降息25個基點是美聯儲重啟降息周期不錯的開始,但如果考慮到政治因素,50個基點可能都不夠,所以政治斗爭帶來的波動也在積壓。”民生證券在研報中說。
全球資產走勢不確定性仍存
隨著美聯儲重啟降息的日子越來越近,全球資產將會作何反應,成為投資者最為關注的話題。
“就業市場的疲弱尚未打破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共識,市場目前仍維持美元弱、美股強、美債利率下行的降息交易邏輯。在就業市場持續惡化的擔憂消退之前,降息交易或仍將持續。”國泰海通宏觀研究團隊在研報中稱。
美聯儲重啟降息,或對全球大類資產整體是個利好。在胡捷看來,如果是25個基點的常規性降息行動,市場可能會較為有序地接納這個事實;如果是50個基點的降息幅度,理論上會釋放更多流動性,但這也可能會釋放混亂的信號,市場會經歷一波震蕩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榮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美聯儲降息后,短期內股市將受益于貨幣寬松政策的提振,在匯率層面,美元指數具備下行動能。不過,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相對充分,關鍵在于降息幅度、政策表態及市場對其獨立性預期是否會出現新的變化。
“從中長期視角看,若美聯儲大幅降息主要緣于政治壓力而非經濟基本面需要,可能導致美國乃至全球通脹失控上行。一旦通脹重新成為主要矛盾,無論是美聯儲還是全球各央行都將被迫調整貨幣政策立場,全球資產價格也可能面臨較大回調風險。”楊子榮說。
(黃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