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近日披露了2025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876億元,同比增長0.5%,增幅逐季回升。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32664億元,增長0.7%;非稅收入31212億元,下降0.4%。支出方面,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8064億元,同比增長3.1%。記者了解到,財政部將繼續提前下達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下達地方,進一步鞏固拓展經濟運行穩中有升勢頭。
分季度看,一季度財政收入下降1.1%;二季度由降轉升,增長0.6%;進入第三季度,7月份增長2.6%,8月份增長2%,9月份增長2.6%,當季增長2.5%,增幅明顯提高,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的態勢。
“前三季度,主要稅種中,與內需相關的稅種保持增長,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3.6%、消費稅同比增長2.2%,體現出消費領域的相對韌性;印花稅同比增長34.5%,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增長103.4%,表明資本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再如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稅收收入增長12%,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稅收收入增長8.3%,反映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成效等。”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表示。
今年以來,財政支出靠前發力,前三季度,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0%,教育支出增長5.4%,衛生健康支出增長4.7%,科學技術支出增長6.5%,節能環保支出增長8.8%,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4%。上述6項支出增幅均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仍需保持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不變、力度不減,通過穩步擴大有效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增強經濟與財政的良性互動。”李旭紅表示。
談及年底增量措施,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介紹,財政部將繼續提前下達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保障新一年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近期中央財政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下達地方。李大偉介紹,與去年相比,此次安排結存限額有兩方面特點:一是總規模較上年增加1000億元,力度有增加;二是范圍有拓展,除用于補充地方政府綜合財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消化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外,還安排額度用于經濟大省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精準支持擴大有效投資,更好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以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盤活使用5000億元地方債結存限額為標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可能出臺,核心是財政加力、貨幣寬松,這些措施能為穩定四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提供關鍵支撐。”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