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10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對外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提供超3億千瓦的公共充電容量,滿足超過8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實現充電服務能力的翻倍增長。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階段,充電設施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鍵支撐,其服務能力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在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看來,近年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服務能力能夠基本滿足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但仍存在公共充電網絡布局不均衡、設施功能結構待優化、居住區服務供給不充分、供電保障有待加強、運營管理質效有待提升等問題,需要出臺政策予以破解。
為此,《行動方案》提出要實施五大專項行動。一是公共充電設施提質升級行動,針對城市、城際、農村充電網絡的差異化補能需求,分類施策,建設快充為主、慢充為輔、大功率充電為有益補充的城市公共充電網絡,加密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點位布局、優化設施功能結構,進一步下沉延伸農村充電網絡、加大“春節返鄉”充電需求保障。
二是居住區充電條件優化行動,明確新建居住區在固定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既有居住區因地制宜補充充電設施,開展居住區“統建統服”模式試點。
三是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推廣行動,推進首批車網互動試點建設,構建協同推進和跟蹤評價機制,探索市場化車網互動響應模式,持續擴大車網互動試點范圍。
四是供電能力和供電服務改善行動,要求將充電設施接入需求納入配電網規劃,開展配電網架優化、臺區增容等建設改造,強化報裝接電服務保障,積極拓展業務辦理渠道,優化內部審批流程。
五是充電運營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大高品質、高效能、高可靠性的設施供給,推動老舊設備升級改造,提升場站環境及運維質量,規范收費標準,完善充電設施監測服務平臺功能,加強運營服務質量評價及結果應用。
《行動方案》明確,工業和信息化部要加大對車網互動的支持力度,指導新能源汽車企業配合開展相關功能開發和標準制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等工作,因地制宜推進城市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交通運輸部要著力督導公路沿線、交通樞紐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設施建設。